梨园剧场官网 梨园剧场官网订票24小时订票热线:010-66552100
订票热线:01066552100  首页 剧场交通路线 京剧知识 梨园剧场介绍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关于退/换票 订单查询   
您的位置: 梨园剧场 > 京剧知识
 
  京剧麒派南派老生流派  
  时间:2025.04.23 作者:梨园剧场网站管理员 点击:18次  
   京剧麒派南派老生流派
    京剧麒派是由一代宗师周信芳创建的麒派是我国南派老生的重要流派。京剧界常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和“南麒北马”之谓。据陈少云介绍,麒派艺术讲究“真”,戏假情真,对于节奏的处理出神入化,“快慢、强弱、长短,舞台上的一动一静,细到一个眼神的运用,举手投足都充满了节奏”。
   京剧麒派艺术代表人物周信芳(1895-1975),是浙江慈溪人,以字士楚闻名,艺名麒麟童。六岁随父旅居浙江杭州,从陈长兴练功学戏,七岁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演出。后流动演出于汉口、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艺名“七灵童”。1907年至上海演出,始用“麒麟童”艺名。次年至北京,进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等同台演出,辗转烟台、天津、海参崴等地演出。1912年返沪,在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等同台演出,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进上海丹桂第一台,后两度赴北平。1924年回沪,先后于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尝试改革京剧艺术。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协作,编演、移植诸多剧目。艺术上勇于创造,继承发展民族戏曲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独特的“麒派”表演艺术风格,创立了京剧“麒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职位。
  2024年1月17日,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麒派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成员包括麒派以及其他京剧流派的艺术家与研究者,旨在推动京剧麒派艺术焕发新活力。陈少云、裴咏杰、李莉等多位知名人士共同出席了这一盛会,共同见证麒研会为麒派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的重要时刻。
   京剧麒派艺术特色
  唱腔
   他吸取了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夏氏兄弟、潘月樵、王鸿寿、沈韵秋、李春来、冯子和、刘永春、苏廷奎等前辈的艺术特点,又经常与许多同辈名家合作,在交流与借鉴中融会贯通,独创一格。嗓音带沙但中气足,恰好形成了麒派的基本特色,他的唱腔接近口语,酣畅朴直;念白饱满有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化短为长”形成了麒派唱腔的独特风格;注重做功,表演从人物内心出发调动唱、念、做、打全部予以充分展示,因内外和谐而真实生动。善用髯口、服饰及道具等来塑造人物;在音乐作曲、锣鼓、服装、化妆等方面作了革新和创作,也是麒派艺术的根基,使人物在塑造性格和表达感情上达到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
  念白
  周信芳的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津、爆满,讲究喷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老辣而且音乐性强,善用语气词,有时接近于口语,生活气息浓厚。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愤恨、哀伤的情绪,语气都极为自然生动。表演中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都能吻合剧情及人物的特定处境于思想,显示了他提炼生活、再现生活的深厚功力。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的效果,如靠旗、髯口、甩发、帽翅种种功夫,纯熟自如。
  表演
   周信芳在京剧舞台艺术上的又一突出之处是他在舞台上决不独善其身,决不只顾自己个人突出,而是十分重视舞台上的艺术完整性。周信芳的表演既全方位地表达了京剧传统,又吸收地方戏、电影、话剧、芭蕾舞、华尔兹、探戈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精华,对传统京剧加以创新,被公认为京剧海派代表人物。
    周信芳在表演上的最突出之处是高度重视角色的性格化,不仅一两个角色力求演活,几乎是他所有的代表剧目中的角色都是活的。他演萧何追韩信时的骑马就是萧何此时此刻的骑马,徐策跑城就只能是徐策的跑,宋江杀阎婆惜时的拔刀插刀也只能是宋江特有的动作。周信芳把角色创造的重点放在性格化上,而在性格化的人物塑造中他所最着力的又是这个人物的感情的表达和宣泄。通过动作,通过唱,萧恩的悲愤和复仇的决断,张元秀的悲愤和无处讨取公平的悲痛,宋士杰的义愤和狡狯、热情和冷静,海瑞的刚毅、执着和勇敢……他无不给予淋漓尽致的显示,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通过动情而“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客”,以求体现“戏的真价值”(均周信芳语)。
   京剧麒派影响
    由周信芳所创建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对其他行当、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也有较大影响。
   真正麒派
    因为无人能接过大旗,陈少云一直还活跃在舞台上。他说,麒派传承之难在于它很难靠一板一眼地模仿来学习,麒派的精髓也不是像人们误解的那样“挤哑了嗓子就能学”,而是要走进人物内心来塑造角色。
 
 
 
 
    最方便的购票体验 免费送票 票到付款 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