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荀派 :荀慧生创立的京剧旦角流派 京剧荀派,是荀慧生创立的京剧旦角流派,荀慧生在演唱中很善于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设计唱腔,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很多唱腔是从河北梆子化过来的,但又化得不露痕迹。他唱的【流水板】如行云流水,就像说话一样,但又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他还创造了许多旦角的五字西皮腔和长短句不等的唱腔。“荀派”传人多不胜举,童芷苓、吴素秋、毛世来、宋德珠、赵燕侠、刘长瑜、孙毓敏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当代一批年轻的荀派演员如耿巧云、管波、熊明霞、常秋月等,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京剧荀派 创始人简介 荀慧生(1900-1968年),8岁开始学河北梆子,后学京剧花衫。他19岁起专演京剧,与梅兰芳、程继仙合演《虹霓关》而一鸣惊人。他正式拜在王瑶卿门下,后又列入陈德霖老夫子的门墙。起初艺名为白牡丹,后用荀慧生的名字演出。 京剧荀派艺术特点 荀慧生实际上对唱法韵味是极有研究的。中年时期的他,嗓音娇亮,甜而带沙,立音多宽音较弱,基本是以柔为主。他的唱腔初唱略带沙而闷,可是能越唱越娇亮,其特点是柔媚、娇婉和口语化,低回曲折、俏丽多姿、委婉动听。他在演唱中很善于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设计唱腔,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很多唱腔是从河北梆子化过来的,但又化得不露痕迹。他唱的【流水板】如行云流水,就像说话一样,但又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他还创造了许多旦角的五字西皮腔和长短句不等的唱腔。他的[南梆子]最富变化,能用柔音贯成一线,使声如泻玉、婉转流利至极。 在演唱中,他特别擅长运用吞、扬、摧、撤、闪、断、停、放等技法来调整字词的重量和大小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荀慧生尤其工于二黄四平调,唱来引人入胜、极尽抒情之能事。如《红娘》一剧中的[四平调]和[反四平调]唱来最为脍炙人口。他的念白注重口语化,口齿伶俐,音色柔和圆润,声音短促而爽朗,所表现的人物感情真挚,富于韵律之美。他的京白语调流利、声音清脆,听来似生活中的语调,既具情趣,又富韵味,与其唱腔和表情动作极为和谐完美。“荀派”艺术一度大受观众喜爱,而学“荀派”的、演“荀派”戏的时趋之若鹜,曾有过“十旦九荀”之说,足见“荀派”艺术所具有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荀派”传人多不胜举,童芷苓、吴素秋、毛世来、宋德珠、赵燕侠、刘长瑜、孙毓敏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当代一批年轻的荀派演员如耿巧云、管波、熊明霞、常秋月等,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京剧荀派传人 京剧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荀慧生一生收徒之众,不计其数,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王紫苓、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蓉、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红、宋长荣、李妙春、许翰英、刘长瑜、孙毓敏、赵慧秋 [2-3]等,其长子荀令香工旦,其女荀令莱亦为其传人。 京剧荀派剧目 荀先生一生创演了90多部新戏,有《红娘》、《元宵谜》等六大喜剧,《红楼二尤》、《杜十娘》等六大悲剧,《棋盘山》、《十三妹》等六大武剧,《玉堂春》等六大传统戏,《香罗带》等六大移植剧,《蝴蝶梦》等六大扑跌剧,《还珠吟》、《钗头凤》。荀先生会的戏有300多出,其弟子能演上百出,但如今再传弟子常演有《红娘》、《桃花村》、《辛安驿》、《红楼二尤》、《金玉奴》等戏。 |
|